“周大爺,您反映的問題已全部辦結完成了。請刷卡。”青羊區草堂路社區工作人員小張一邊打開電腦上的電子平臺,一邊拿出刷卡機。一個多月前,浣花南路218號院落的黨支書周永華來到社區,反映院落公共區域的下水管道堵塞,污水外冒,造成5棟樓的住戶生活不便。
  受理問題後,社區很快開始協調,最後協商受影響樓棟,每戶出20元進行維修。“一共花了約1萬元,用時一周,維修資金的大頭都是社區出的。”周大爺說,整個過程都有電腦記錄,居民很滿意。
  今年2月中旬,青羊區草堂路社區在全區率先建立起為民辦實事電子管理平臺。對居民反映的問題建立電子台賬,並跟進解決過程。事情辦好後,要居民所持卡和辦事工作人員兩張卡同時刷,社區才銷賬,居民對結果不滿意,可拒絕刷卡。截至昨日,該社區通過電子平臺已辦結13件居民反映問題。
  社區首先給每件事情建一個單獨的卡號,有兩張卡,一張卡給反映問題的居民,另一張卡給接手問題的社區工作人員,兩張卡同時刷後,事件正式開始受理。在事情辦理期間,反映問題的居民將卡放在自己身上,待問題解決刷卡銷賬後,才歸還給社區。
  “以前用的是紙質台賬,一般記錄誰來反映了什麼情況,何時辦理完成就結束了,很難看到事情的解決過程。”草堂路社區書記康帥說。
  對社區工作人員而言,這張卡意味著更嚴格的工作要求。這一工作平臺還有一套監督機制。每天,社區內部召開會議對平臺問題進行研判;每周,社區紀委按照不低於處理事項的30%進行隨機抽查;每月,社區紀委根據平臺運行情況和辦結案例,進行內部通報。
  成都商報記者 董馨 攝影報道  (原標題:社區電子台賬 群眾刷卡認可才算問題解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73tiusb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